第一课件网板报幼儿管理
当前位置: 第一板报网 > 板报文稿 > 生活常识 >

原来压岁钱是这个时候开始有的?

  原标题:原来压岁钱是这个时候开始有的?

  眼看就快要过年了,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好吃好喝,还有好玩的,又有新衣服穿,当然最最期待的还是收到亲戚朋友给的过年红包了,就是大家所说的压岁钱了。压岁钱,字面上理解就是压住岁数的钱。但是压岁钱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压岁钱这习俗又是怎么产生的?

  压岁钱,是春节的习俗之一,是过年晚饭之后,长辈们将事先准备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们的。大家都知道,过年的习俗是为了镇压年兽的行为,之后慢慢形成春节的节日。当然过年这段时间里,不至有年兽这种灾害,过年的那段时间,听说还有很多怪兽和小妖会造访人间,危害人间。

  相传古代有一种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每年的除夕夜晚上,就会到家家户户找那些专门熟睡的小孩,用白手去摸孩子们的脑门,像是在吸取人气一样,也像是在传入病魔,被这小妖摸过的孩子们,就会生病发高烧,夜里经常说梦话。这还不算什么,当高烧和病好了之后,孩子就会变成一个痴呆疯癫的傻子。大人们怕小妖“祟”来伤害自家的孩子,便在除夕夜晚上,守护在孩子的身边,这种行为慢慢流传,被称为了“守祟”(守岁)!

  当然压岁钱也是跟“祟”这只小妖有关,古代有一户姓管的人家,一对夫妻老来得子,非常的珍惜和宠爱自己的孩子,正当除夕夜晚上,这对老夫妻为了不让“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吃完年饭之后,便一直守护在自己的孩子身边,陪着自己的孩子玩,逗他开心,用一张红纸将八枚铜钱给了孩子玩,一直玩到了深夜,孩子将红纸拆开来,大人又包起来,就这样拆了又包,包了又拆。孩子慢慢有了困意,就睡着了。

  直到黎明时分,这对老夫妻也熬不住漫长的夜,想着“祟”应该不会来了,便也睡去了,可当他们刚一睡着,便吹来一阵阴风,小妖便破窗而入,想要摸这小孩的头,突然从红纸里发出一道金光,“祟”便尖叫而去。慢慢的这件事便传开了,邻里乡亲纷纷效仿,在大年夜里用红纸包上铜钱给孩子们。慢慢的“压祟钱”便形成一种习俗。“祟”跟岁同音,慢慢的便说成了压岁钱!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第一板报网是第一课件网旗下专业板报网站,提供各种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板,以及板报素材,板报教程等资源,是大家办报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wujy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