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件网板报幼儿管理
当前位置: 第一板报网 > 板报文稿 > 环保文稿 >

绿色信贷的理论与实践

  Risk Management of Green Lending

  文/吴盼文 吴 超 秦亚丽

  绿色金融,又称环境金融、可持续金融,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鉴于当前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的发展规模及影响的有限性,本文侧重对绿色信贷的研究。在国内有关绿色金融问题的探讨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绿色金融是一项信贷政策,指金融业在贷款政策、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贷款种类与方式上,将绿色产业作为重点扶植项目,从信贷投向、投量、期限及利率等方面给予第一优先和倾斜的政策,使金融优先支持绿色产业。即金融部门将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体现 “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具体讲就是指市场主体在投融资行为中要在信贷投资决策的过程中引入环保理念,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其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宏观经济理论视角下的绿色信贷

  (一)公共经济学视角:外部效应、市场失灵与绿色信贷

  环境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同时又是公共资源,但由于其具有的产权不明晰或具有多重性,市场机制在这一领域显然是无能为力,从而进入“破坏环境”的纳什均衡状态。这种负外部性只能通过行政管制和外部性的内部化来加以解决。从行政管制来看,政府的介入往往以事后处罚为主,并且会因其办事效率低下以及信息不完全等原因从而导致“政府失灵”。如政府制定的某些经济发展目标,如GDP的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等,使经济主体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忽视质量的提高,无形之中又加重了政府和市场失灵的程度,使“生态赤字”越来越严重。由此可见,必须由更好的投融资手段和政策来取代现行的运作模式,这种新的运作模式既要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二)产业经济学视角: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信贷

  产业经济理论认为,一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和一定阶段的产业结构相对应的。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中期,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重化工业趋势明显,生产和消费都对资源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资源的短缺与环境的恶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即是产业绿色化的发展方向。而产业结构升级最终要通过资金在不同部门的有效流动以及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有序转移来实现。博迪和默顿、莱文对金融发展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基本功能的概括中阐述了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优化资本配置的资本导向机制,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资本积累的产融结合机制以及交易风险、分散风险的风险管理机制。

  从实践来看,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同时,绿色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新的产业部门,改造旧的产业部门,这对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生态经济学视角:生态经济补偿机制与绿色信贷

  生态经济学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阐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其着眼点正是环境污染问题从经济学分析,未来的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更清洁的环境可能并不足以抵消现在环境的损失,因为实际中一旦环境退化水平超过生态阈值,可能造成实物上的不可逆转或者逆转费用极其高昂。而解决环境问题,关键在于生态补偿机制。所谓生态补偿,是调整环境保护(或破坏行为)相关主体利益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在形式上,生态补偿表现为消费自然资源和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受益人。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绿色金融本质上是一种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因此,绿色金融应当成为金融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吸收运用生态经济原理,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进程。

  (四)商业道德视角:企业社会责任与绿色金融

  商业道德是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客观经济规律及法制以外制约企业行为的另一关键要素。商业道德在市场行为中更多地表现为:诚信、公平、敬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推动下,以劳工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环境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逐渐兴起,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扩展了传统商业道德涉及的领域,丰富了公司治理的内容,促进了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金融机构作为特殊的公众企业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传导的重要媒介,发挥着社会支付中介、货币创造、投资转换以及培育良好金融生态等功能。因此,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对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的追求自觉纳入自身发展目标,以支持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实现金融的绿色化。同时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绿色信贷的环境风险分析

  金融直接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因此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微观作用机制。银行参与绿色信贷,除了承担社会责任以外,其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规避风险。绿色金融使污染企业生态经济补偿成本内部化,这样就会减少借款人因环境风险影响其偿付贷款能力而对银行造成的风险。二是取得收益。银行可以通过拓展环保市场,增强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来获得收益。

  一是信贷风险。当银行贷款客户的业务受环保政策或环境规章变化影响时,由于承担环境责任而增加了企业成本甚至导致某些企业倒闭,信贷风险就会间接产生。此外,由于企业活动的整体性,除了对投资项目本身的环境风险的关注外,企业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同样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影响,例如:作为抵押资产的不动产污染、企业用地污染、生产过程环境污染、项目的技术风险以及产品通过最终用户的使用对环境产生负作用、清除对土地和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的费用等,这些不良的环境行为会引起企业赢利能力下降,对企业利润及归还贷款产生压力,增加企业客户还贷风险,危及债务安全。

  二是法律风险。如果遵守环境法规,银行会与其他公司一样,要为清除污染产生的费用或由于污染而产生的索赔负直接贷款者责任,面临法律风险。有的国家还规定,如果银行贷款给某公司或项目引发了环境问题,则贷款者要承担消除污染的责任。此外,随着环境政策法规的大量出台并日益严格和完善,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面临更多的难以预见的政策性风险和经营预期的不确定性。

  三是市场风险。随着环境法规的不断健全,再加之政府、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会面临着日益狭窄的发展空间,而对那些节约能源,污染少的环境友好型企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而这也给银行提供一个赢得未来市场竞争优势的机遇,建立有效的环境风险管理系统是赢得这一优势的起点。

  四是声誉风险。金融机构还要为所提供贷款或融资的公司造成的破坏环境的行为承担声誉风险。此外,公众对绿色健康型环保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健康生活环境的要求,不仅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销售,从而间接影响到银行的利益,并且公众本身也是银行的客户,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公众会形成“环保偏好”。同时,商业银行提供绿色信贷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顾客并获得顾客忠诚,提升品牌形象,获得更多的经营许可,巩固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

  推进绿色信贷的策略选择

  (一)行政上,解决实质性的体制机制问题

  1。在国内应尽快推出国家环境法,明确消费者、企业、政府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将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公共管理范畴之内,并将循环经济指标列入官员政绩的考核目录;继续出台一系列利于环保、鼓励资源再生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财税政策。具体来讲,一是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二是在政府采购中,确定购买循环经济产品的法定比例,推动政府绿色采购;三是通过政策调整,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如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有偿使用制度。四是对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和企业贷款的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和惩罚措施,还要有对切实执行“绿色信贷”显著的机构实行激励的政策,以调动其推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2。在金融监管部门方面,一是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用评级,将金融机构在环保方面的表现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纳入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的考核因素之中。二是要进一步细化贷款统计口径,既可以防止出现类似银行发放节能减排贷款被计入“两高行业”,导致绿色信贷投放越多,“两高行业”贷款越多的情况,而且可以确保资金进入企业之后能够运用在环保项目上。三是对于违规型污染严重企业贷款的银行坚决惩罚。四是设立“绿色金融NGO”。由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组建“绿色金融”的自律性非政府组织,以检查和监督金融机构环保意识、环保措施和环保行为,检查和监督金融机构是否承担了在环保方面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3。建立完善环保信息共享和披露机制。一是从环保部门来看,要加强和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的信息交流,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并制定出一套全面系统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环评指标,及时准确地判断企业的污染状况。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借助环保部门的力量,加强贷款环境风险管理,补充商业银行信用信息数据库,强化“依法治贷”意识。二是实行绿色信息披露,借助市场力量加强社会监督。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定期披露其绿色信贷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尽快启动企业可持续报告规范,要求企业发布各项环境绩效及社会绩效指标,通过社会监督促使企业承担环境及社会责任。

  (二)加强风险管理方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

  1。增强环境风险管理能力。在战略上,商业银行要把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提升到与经营利润同等重要的层面,确定环境保护和发展目标。二是在政策上,明确“绿色信贷”的政策要求和市场准入标准,将环保标准与信贷风险管理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落实到客户调查、贷款营销、授信、项目评估、信贷审查、贷后管理等环节,从源头上防范企业和建设项目因环保要求发生变化带来的信贷风险。同时,落实“绿色信贷”问责制,将信贷是否落实了环保要求等依法合规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三是贷款项目进行环境要素评估,重点关注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基数(严重程度)、持续期及收益等,建议引入环境系数,将未考虑环保因素之前的可借额度与之相乘从而确定可借额度;四是借助环境保险及金融衍生品转移信贷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要求顾客考察使其免于环境责任的保险、要求顾客以银行为受益人购买环境责任险实施风险保护。同时,应试验“绿色金融衍生产品”。尽早进行有关天气衍生品和排放减少信用等金融衍生品的试验,有助于促进这些制度安排的落实。五是在资产管理上,建立“绿色信贷”动态跟踪监测机制,明确环保信息收集、分析、核实、预警流程,实时动态对信贷资产进行全过程评价和风险监控。

  2。积极探索和创新金融产品,加强绿色信贷产品供给。探索建立绿色银行、环保银行。把握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实现金融工具的创新。此外,银行还可以为环保企业提供现金管理、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融资租赁等中间业务。并且随着综合经营的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也可以在条件成熟时推出货币基金、环境险等产品。

  (作者均为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成员)

第一板报网是第一课件网旗下专业板报网站,提供各种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板,以及板报素材,板报教程等资源,是大家办报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wujy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