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件网板报幼儿管理
当前位置: 第一板报网 > 板报文稿 > 安全文稿 >

含有抗生素的食品

    有抗食品就是指含有抗生素的食品。上个世纪20年代末,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惊人的效果,这标志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人类的平均寿命因此得以延长。中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中国药物不良反应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由于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它引发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几乎已经涉及了人体的每一个生理系统。因此,食品卫生学、医学上认为,这类食品不宜食用。   

    市场上主要的有抗食品都是动物来源的食品,如鸡肉,猪肉,牛奶,鸡蛋,蜂蜜,各种鱼类等等。因为抗生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饲养和渔业养殖方面。畜牧养殖业应用抗生素主要是由于利益的驱动:其一是饲养的家畜家禽或者鱼类,都有可能生病,感染,因此饲养主会不断加入抗生素,以治疗疾病或者预防感染性疾病,而这些抗生素会部分残留在动物体内,使其产生耐药性,并通过食品进入人体,或者耐药菌通过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其二就是各种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因为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使动物抗病能力提高,还可让它吃的更少,长的更快,这无疑就会降低饲养成本。据统计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总量中90%被用在食用动物身上,且其中90%都只是为了提高饲料转化率而作为饲料添加剂来使用。利益的驱动加上监管的漏洞,使得很多饲养者有漏洞可钻,大量有抗食品便进入市场,到了消费者的餐桌上。[2]

有抗食品 - 影响

    出于治疗、预防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的需要,养殖户存在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形成了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安全隐患,不仅威胁人类健康,也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尽快完善“有抗畜禽产品”进入市场的“防火墙”,有赖于主管部门加快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技术研究。  我们只知道瘦肉精、苏丹红蛋、三聚氰胺奶粉的毒害,原来我们每天还在经受着肉、蛋、奶中抗生素的残留的毒害。固然政府主管部门加快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技术研究尽快完善“有抗畜禽产品”进入市场的“防火墙”十分重要,但普及抗生素危害性知识比建“防火墙”更迫切。
“有抗食品”严重威胁人的健康。一些抗生素蓄积在食品动物组织中,这些残留药物可通过畜禽产品直接蓄积于人体或通过环境释放蓄积到其他植物中,并最终以各种途径汇集于人体,导致人体慢性毒性和体内正常菌群的耐药性变化。人体经常摄入低剂量的抗生素残留物,会逐渐在体内蓄积而导致各种器官发生病变。

中国养殖业大都是维持分散养殖,小规模的散养户占主导地位,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不懂合理防疫、用药的方法,凭经验饲养、凭感觉用药问题突出,导致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很随意”,不知道还有什么“休药期”,造成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成。这就制约了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完善“有抗畜禽产品”进入市场的“防火墙”的建立。我国要全部达到规模养殖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只有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养殖户加强监管,并加强对养殖者的法制教育和技术培训,指导他们提高动物合理用药的知识。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危害性的宣传,提醒消费者警惕“祸从口入”,选择购买安全“无抗”食品后,再完善建立“防火墙”才有作用。

有抗食品 - 危害

有抗食品危害重重,但对其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消费者为数不少,而这正是“有抗食品”危害性的可怕之处。有抗食品主要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人体产生耐药性,从而在人们患感染性疾病时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长期食用“有抗食品”相当于低剂量服用抗生素,人体耐药性会相应增强,免疫力下降,还可能会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即使是微量,也能使人出现荨麻疹或造成过敏性休克。经常摄入有抗食品,食品中的抗生素会进入人体,并产生蓄积,时间长了,体内的细菌都会由于不断接触各种抗生素,从而在其作用下产生变异,出现耐药的细菌株,并不断传代,形成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株。有抗食品中可能含有各种抗生素,细菌可能对各种抗生素都会产生耐药性,被这样的细菌感染机体,各种抗生素都难以对该类细菌发生作用,从而使得疾病难以控制,甚至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健康。由于抗生素滥用,加上有抗食品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有抗食品”还会使病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  

第二:对婴儿和儿童的危害。有抗食品对婴儿和儿童的危害远大于对成人的危害。母亲在怀孕时经常食用有抗食品,抗生素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进行蓄积,胎儿在出生后,就会产生对抗生素的耐受。这样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青岛市儿童医院一项最新统计显示, 50%以上的小宝宝对常见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羊城晚报》披露:一早产儿竟然对头孢、泰能、马斯平、复兴达等七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广州市妇婴医院一项统计显示,70%的宝宝对少则一种、多则数种的抗生素出现耐药性,发生耐药性的人数和耐药程度较过去明显增加。儿童的生殖、免疫、神经等系统正在快速发育中,新陈代谢要比成人快得多,从食品中吸收有害物质也多,因此“有抗食品”对儿童的危害程度要比成人严重得多。一些抗生素,例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大量残留在人体内,儿童会出现耳聋,成人则会影响肾脏;四环素滥用会对成人造成肝脏损害,对儿童影响牙齿和骨骼发育;而氯霉素的滥用极易损害人类骨髓的造血功能,并由此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等等。新生儿耐药现象可能与准妈妈在孕期、孕前滥用抗生素有关,也可能和她们食用“有抗食品”有密切关系。由于幼儿和儿童不具备自己选择食物的可能性,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食物的选择,尽量把看不见的危害排除在餐桌之外。 

第三:贸易上面的危害。自20世纪90年代,药残超标已经使中国出口动物性食品屡屡被拒,欧盟开始宣布全面禁止进口中国的虾、兔和家禽肉等动物源性食品和水产品,导致2002年上半年中国水产品出口下降70%以上,仅浙江省2002年一季度就因此减少农产品出口1亿美元。而中国的蜂蜜,蜂王浆等产品也屡屡被其他国家拒之门外,这都 严重影响了中国农畜产品的整体声誉,并导致了一系列贸易问题,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有抗食品 - 隐忧

有抗食品有抗食品 

“有抗食品”易产生抗药性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都越来越重要,不仅孕妇很讲究产前进补,经常吃鸡蛋,喝鸡汤、猪蹄汤和牛奶,很多人也都养成了“药补不如食补”的习惯,但这些食补原料的安全性却越来越令人担忧。一面是利益的驱使,一面是监管的漏洞,滥用抗生素已成为农畜养殖业的“恶性肿瘤”。随着存在大量抗生素残留的肉、鱼、蛋、奶等“有抗食品”进入市场,看不见的危险就这样通过餐桌转移,人体成了抗生素残留的“收容所”。

 

“有抗食品”成“隐形炸弹”

    “有抗食品”对儿童的危害程度要比成人严重得多,经常食用含有抗生素的食品,即使是微量的,也能使人出现荨麻疹或造成过敏性休克;与此同时,“有抗食品”还会使病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

有抗食品 - 预防措施

    消费者要注意识别“无抗”标识。家长在购买食品特别是乳、肉、蛋等畜产品时,不仅要选择品牌和生产厂家,还要留心包装上是否具有“无抗生素”的相关标识或说明。消费者选购食品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卫生状况和保质日期上,担心不洁食品和变质食品会导致“病从口入”,有一些卫生达标但抗生素残留超标的所谓“合格”食品,可能隐藏着更多的祸端。在选择食品时,尽量选择大品牌的产品,现在有的牛奶已经开始加注“无抗”的标志了。而且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已经正式挂牌,“有抗食品”有望现出“原形”。国家食品安全方面以及检测方面的不断发展完善,国家会强制企业在其产品进行“无抗”标注,这就会有利于消费者进行选择。[1] 

    畜牧主管部门、科研生产部门应该加强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技术的相关培训,推广规范处方用药制度,通过开发出更多绿色、安全的动物饲料添加剂,来替代抗生素,确保养殖者的利益。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加强对动物产品的监管和标识,加强市场终端的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并及时公示,并加大对违规者的惩处力度。国家应加强残留抗生素研究监测,大力推行并严格执行农产品标识管理,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信息,帮助消费者作出理性选择,保护消费者不被误导与欺骗。我国已有“无抗牛奶”、“无抗蜂蜜”等具有相应标识的安全食品上市,消费者可以根据相关标识和品牌进行选择。政府质量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市场终端的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并及时公示,并加大对违规者的惩处力度。 

    国家认监委通知,授权该监督检验中心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业务,检测报告允许使用“CMA”(即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中国计量认证)标志,并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双重监督和指导。上海市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实行流通与消费的全过程监管,市质监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监管,市农委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监管,市工商局负责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企业营业执照的发放和无证照经营活动的查处、取缔等等。媒体应该加大对滥用抗生素危害性的宣传力度,提醒消费者要警惕“祸从口入”,并选择购买安全“无抗”的食品。   

    通过市场起作用。“有抗”产品和“无抗”产品应该在价格上体现出差别,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养殖户主动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第一板报网是第一课件网旗下专业板报网站,提供各种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板,以及板报素材,板报教程等资源,是大家办报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wujyed.com